【大公報訊】記者賴振雄報道:「明日大嶼」願景計劃為香港未來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,建築、測量、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(圓圖)支持方案,借鑒新加坡,他稱當地政府最近公布房屋指引,規定新興建的私人房屋的平均面積不能少於915平方呎,反觀現時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僅有161平方呎,遠遠落後,連新加坡的一半也沒有。
星規定私樓人均居住面積
謝偉銓認為,「明日大嶼」填海不涉及收回土地、拆除及安置問題,所得的土地面積廣,較容易規劃,而且土地全屬政府,不會出現官商勾結,又能夠拍賣興建私樓、工業及商業用途,增加政府庫房收入,用作抵銷部分填海及工程成本。
早前有網民質疑「明日大嶼」只能應付新移民需求,不足以應對本港未來人口增長,評論在年輕人之間引起回響。謝偉銓昨日在電台節目《給香港的信》稱,必須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興建人工島的必要性,及是否過分填海。
謝偉銓提及,現時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僅有161平方呎,反觀新加坡,當地政府最近公布的房屋指引,規定新興建的私人房屋平均面積不能少於915平方呎,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,連新加坡的一半也沒有。
他分析,就算香港的人口凍結在740萬,人均面積增加50平方呎,便需要617公頃土地,若再加上其他所需土地,用於交通、社區設施、公共空間、工商業設施等,共需要約2000公頃。他反問,「明日大嶼」只填海1700公頃,是否一個過分的方案?若填海1000、1700及2000公頃又是否足以符合需求?
謝偉銓笑言,剛踏入64歲,即將申請長者卡,「明日大嶼」願景中的「明日」屬於市民,希望所有人珍惜此「願景」,支持政府盡快落實計劃。